暨南大学哲学院

您的位置:

讲座回顾|杨国荣:如何生活——一个广义的哲学问题

发布时间:2022-05-23 来源:哲学研究所

2022519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国际形而上学学会(ISM)主席、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杨国荣先生做客暨南大学文学院哲学所,为文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如何生活:一个广义的哲学问题》的线上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哲学所所长高华平教授主持。

  

  

讲题围绕生活与哲学而展开,探讨生活本身的意义、人的存在意义及意义世界如何建构等问题。杨国荣教授指出,从哲学衍化的早期,人们便开始追问“应该如何生活”。这一问题不仅关乎伦理学,而且具有更广的哲学意义。就本源的层面而言,生活既关乎人的存在状况,也涉及人的存在方式,其内容涵盖人存在的各个方面。杨教授认为,与“如何生活”相关的是“何为好的生活”,对什么是“好”的理解固然可以不同,但按其实质,好的生活也就是合乎人性的生活。“应该如何生活”的探寻与“何为好的生活”的追问相结合,同时引向规范性。如果对生活本身作进一步的考察,便可注意到,其中既涉及物质的层面,也包含精神之维,两者关乎生活的不同意义。精神的追求关涉道德之域,道德行为不同于其他活动之处,在于不求利益的获得而注重身心的付出,物质生活则首先与人的感性生命的维系和延续相关,本身并不属于道德的问题。好的生活不仅指向物质或感性需要的满足,而且以精神之境的提升为旨趣。杨教授强调,从形而上的层面看,人本质上应当是完整的存在。同样,人的生活也关乎完整性,从而,既不能将人限定于物质的形态,也不能把人单向地精神化,康德哲学中的至善在引申和转换之后,可以赋予以上意义。完整的人与完整的生活呈现一致性,应该如何生活的追问,无法回避以上两个方面。

  

  

  

 在互动环节,杨国荣教授就“何谓意义世界”“何谓好的生活”“自由生活与应该、规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与线上、线下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最后,主持人高华平教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大家以热烈的掌声结束了讲座。

 

 

                                        文|黄燕强

  审核|刘依平

  

主讲人简介:

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重点人文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第六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出版学术著作20余种,多种论著被译为英文、韩文,在Indian University Press、Brill 等出版。主要学术兼职包括国际形而上学学会(ISM)主席、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