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哲学院

您的位置:

讲座回顾|孙向晨:汉语世界与汉语哲学的任务

发布时间:2022-05-23 来源:哲学研究所

2022518日下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孙向晨教授做客暨南大学文学院哲学所,为文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汉语世界与汉语哲学的任务》的线上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哲学所所长高华平教授主持。

  

  

  

讲题关注汉语世界中汉语哲学的建构问题,孙向晨教授从哲学的普遍性及哲学的根本问题切入,他认为对于人类共同的普遍关切,不同的语言世界会有不同的本源性思想资源加以回应建基于汉语之上的哲学理应深入思考在此语言世界中所形成的普遍关切。孙教授指出,不少学者开始使用“汉语哲学”这个概念,并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与“中国哲学”不同的范式与概念。“汉语哲学”问题的提出与表达直接涉及汉语世界的精神结构、汉语概念的构成以及汉语本身的特质与规律。同时,孙教授强调,“汉语哲学”建立在“迂回”他者的自我省思之上,而这需要将“西方哲学”的“普遍性”重置为“他者”才能完成。这是一种哲学上的“范式转换”。在这个意义上,从普遍性问题、本源性思想、规范性建构三个层面来梳理“汉语哲学”的理论框架,意在突出“汉语哲学”的原创性、规范性、开放性、未来性、世界性等特征。

  

 

  

 在互动环节,孙向晨教授就“中国哲学合法性”、如何构建当代的“汉语哲学”、“汉语哲学”与世界哲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与线上、线下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最后,主持人高华平教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大家以热烈的掌声结束了讲座。

  

    

         文|黄燕强

审核|刘依平

  

  

主讲人简介:

孙向晨,复旦大学教授、哲学学院院长、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曾在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巴黎高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大学做访问学者、访问教授。牵头或参与的教学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多项著作、论文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双重本体:形塑现代中国价值形态的基础》《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两篇文章分别入选2015、2017年“上海社联十大年度推介论文”,“汉语哲学”论纲:本源思想、论域与方法》一文获评“《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度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