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哲学院

您的位置:

讲座回顾丨 吴根友:新冠“时艰”与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

发布时间:2020-12-15 来源:哲学研究所

20201212日晚,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吴根友先生做客暨南大学文学院,为文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新冠“时艰”与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哲学研究所张德伟副教授主持。

吴根友教授通观东西文化传统关于“忧患”的思想,结合当下“新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分析中华民族在应对“时艰”所体现的“忧患意识”。吴教授指出,这种与家国天下相关的“忧患”,不是个人对自己生活的焦虑、担心等的忧患,而是对一种社会性灾难的深层思考与责任担当,其实质是对处于灾难之中生民的生活艰难,尤其是与生死相关。



吴根友教授首先考察了“时艰”的历史语义,从历史的省思进入对现实的思考,进而指出新冠病毒肺炎在全世界超越国族与地区的范围蔓延,可以说是当代世界性的“时艰”,而世界各地区的政治家,似乎还缺乏对此“时艰”的清醒认识,尤其是对于处在“时艰”中的生民的生命、财产关注不够,更缺乏“共克时艰”的精神与意识。这既与各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有关,也可能与各国的政治中缺乏对“时艰”认知的文化传统有关。相对于当今世界的其他民族而言,中华文化传统中对于时艰、共克时艰、忧患意识等精神现象有深刻的认识,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形成了深厚了精神传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抗疫的过程就再次生动地再现了这种民族精神。

 吴根友教授接着考察了“忧患意识”的历史语义,他认为“忧患”说是与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与精神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环境,人类环境对于人的生命的威胁。但就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史来看同,“忧患意识”的明确表达却是一社会性的关注。吴教授重申了萧萐父的观点:忧患意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特有的道德价值概念,标志着一种根源于历史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敢于承担人间忧患的悲悯情怀;并强调:“共克时艰”意识的缺乏与不在场,对于病毒不能形成同仇敌忾的精神,是当前世界范围内面对“新冠病毒时艰”问题最大的精神问题或人类意识问题。

 吴根友教授以哲人之思而对“新冠”时艰提出的省思是,通过此次新冠病毒的“时艰”,世界各国政治家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有识之士,应当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深刻思考全球公共卫生与安全的大问题。将此大问题作为全球性“忧患意识”的核心内容之一,以之与“反恐”、毒品、难民、种族歧视等问题结合在一起,重塑全球化时代较为完整的人类公共安全问题的“忧患意识”。同时,活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共克时艰”与“吉凶与民同患”的深层忧患意识,以之作为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互动环节,吴根友教授就共克时艰”的责任意识、世界抗疫与接轨中国等问题,与文学院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最后,主持人张德伟副教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大家以热烈的掌声结束了讲座。

 


主讲人简介:

吴根友1963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会长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哲学、明清哲学、比较哲学出版《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等10余部学术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Asian philosophy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教育部、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